
冉鹏,媒体特约评论员。
于细微处见精神,于细微处也见品德。小事小节是一面镜子,能够反映人品,反映作风。小事小节中有党性,有原则,有人格。注重小事小节,对于党员干部坚持慎独慎微,加强自我约束,严守党纪党规,保持共产党人的先进本色大有裨益。
文丨■ 冉鹏
于细微处见精神,于细微处也见品德。小事小节是一面镜子,能够反映人品,反映作风。小事小节中有党性,有原则,有人格。注重小事小节,对于党员干部坚持慎独慎微,加强自我约束,严守党纪党规,保持共产党人的先进本色大有裨益。
古人云:不虑于微,始成大患;不防于小,终亏大德。大意是说,不考虑细小细微之事,就会酿成大祸;不防范细节,最终会失大节、毁大德。小小蚂蚁能毁大坝、针尖大的窟窿能漏斗大之风,足见大事发端于小事,大错源于小错。大与小,是辩证存在的,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小节连着大节,小节决定名节。必须明白小节不守失大节、小错不绝酿大错的道理,从小事小节入手管好自己,从小事做起成就大事业,慎防小毛病酿成大错误,慎始慎终、善始善终,自检自省、防微杜渐,才能在修身律己中行稳致远。
小事须慎,小节当拘。现实中,仍有部分干部思想上松懈、认识上模糊,行为上散漫,认为小事小节无伤大雅,认为超标准接待、收受土特产、违规吃请等是小事情,是“摆不上台面”的小问题,甚至认为是人情往来、工作需要,不值深究。类似“小节无害”的心态,是思想麻痹懈怠,作风不严不实的具体体现,若不加以重视与根治,必将酿成大祸、贻害无穷。必须以小事小节为镜,时常自省检视自身,照一照党性修养强不强,看一看在严以修身上有没有打折扣。通过经常照看,不断修正自己,砥砺作风,锻造坚强党性。
古来成大业者,无不始于慎微,成于慎微。《道德经》讲“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说的是干事创业由易到难、由细到大的道理;《后汉书》有言“轻者重之端,小者大之源,故堤溃蚁孔,气泄针芒。是以明者慎微,智者识几”,讲的是要正确看待和处理好轻与重、小与大的辩证关系。做到慎独慎微、防微杜渐,从细节处入手管好自己,做好细微之事,时刻告诫自己“勿以恶小而为之”,方能看得破、忍得过,才能守住底线、保住大节,完善人格、完美人生。
守得小节,求得大节,离不开毅力和恒心,须久久为功,才能功到自然成。“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讲的是要有坚定的毅力,才能经得起风吹雨打,经受住大风大浪的考验。“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不矜细行,终累大德”是古人对细节、细微、细行重视的见证,是中华民族修身养性的大智慧。“轿夫湿鞋”的故事告诉我们,不在小事小节上慎重看待,就会在大事大节上不稳。唯有不断加强党性修养,提升道德境界,自觉抵制低级趣味的腐蚀,抵制歪风邪气的侵扰,从小事小节抓起,严以修身、自砺自律,才能做到“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自检自省、自砺自律的思想之弦一旦放松,意志便会消沉,小节便会不守,底线便会攻破。唯有时时保持“君子检身,常若有过”的态度,慎记“百年养德难,一日丧德易”的道理,坚持从小事小节上守起,正心明道、怀德自重,以内无妄思保证外无妄动,始终做到“大道”不偏向、“小节”不失范,才能永葆共产党人的先进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