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花岗区:书写高质量发展精彩答卷

  业22家、高新技术企业54家、国家级创新平台2个、省级创新平台17个和“数博会工业互联网应用场景大赛全国60强”项目1个、“贵州省5G应用场景示范”项目2个。 

  接下来,红花岗区将紧盯工业强区战略,坚持培育壮大优势产业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同向发力,加快工业产能升级,强化产业创新融合,狠抓数字经济发展,推动数实融合,聚力提高产业量级,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以红为魂 业态融合

  高质量写好文旅体深度融合发展新答卷

  今年清明假期,在位于红花岗区子尹路96号的遵义会议会址,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在这里感受红色文化、追寻红色记忆、缅怀峥嵘岁月。广大游客走进遵义会议陈列馆,看着一件件珍贵文物、一张张历史图片,深刻感受到了红色历史的厚重。 

  与遵义会议会址一河之隔的伟大转折剧场内,大型长征文化沉浸式演艺剧目《伟大转折》在这里上演。该剧目以中央红军血战湘江后转兵贵州、召开遵义会议为主线,以普通红军军医“小华佗”的战斗、生活为辅线,将前沿的舞台科技与红色故事进行融合创作,通过巨幕油画、战场硝烟、山水共舞、环绕音效等技术运用,再现“伟大转折”光辉历程。 

  “‘声、光、水、电、影、景’多位一体的融合演绎让《伟大转折》剧目圈粉无数,从2024年1月15日首演以来,共演出了1000多场,观众超过33万人次,已成为遵义红色旅游生态圈的新地标、打卡点。”贵州伟大转折文化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龙通成说,接下来,他们将持续完善伟大转折演艺综合体商业配套设施,不断丰富“吃住购娱”综合业态,与遵义会议会址、遵义红军烈士陵园、老城历史文化街区有机融合、相映生辉,为文旅体融合发展注入新动能。 

  遵义·1935街区,作为红花岗区打造的“场景+住宿+多业态”的红色旅游生态圈,以“品遵义故事、享微醺生活”为核心定位,充分融合黔北建筑特点与文化沉淀,突出酱酒文化、茶文化、美食文化等,形成极具人文情怀的消费场景和旅游目的地。 

  “在街区运营管理中,我们不断优化文创店、体验剧、特色餐饮店等新业态,并引进契合街区文化特色的品牌,着力把红色文化资源优势进一步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把人流量转化为经济增量。”遵义·1935街区相关负责人介绍。 

  近年来,红花岗区还积极探索“体育+”融合发展路径,依托红色文化和旅游资源禀赋优势,不断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赛事活动。贵州红·山水越野挑战赛总决赛、“黔动力杯”山地自行车速降赛等赛事相继成功举办,展现了红花岗区文旅体融合高质量发展的显著成效。 

  新征程上,红花岗区将继续探索“旅游+”的多业态融合发展新路径,不断整合红色文化资源,加强文化和旅游的业态融合,将具有人文气息的文化资源、文化IP注入旅游产业,合理开发各种旅游业态和特色旅游产品,进一步促进区域文旅体融合发展和文旅产业提质增效。

  城市宜居 乡村富足

  高质量写好城乡融合发展新答卷

  “小区改造后,路面平整了,墙面干净了,出行方便了,还有了休闲娱乐的地方,住起来舒心多了。”在红花岗区老城街道纪念馆社区四中桂苑小区,住在这里40余年的刘大敏对小区的改造效果十分满意。 

  据了解,四中桂苑小区建于上世纪80年代,经历几十年风雨后,小区内部楼体陈旧、基础设施老化等状况给居民生活带来了不便。为让居民拥有更加舒适的生活环境,该小区实施了改造工程。按照老旧小区实际情况,积极顺应群众期盼,科学编制老旧小区改造实施方案,增设单元楼栋智能门禁,更换规整老化线路,粉刷美化楼道墙面,增设休闲凉亭、休闲座椅与健身设施,改造排污管网……改造工程完工后,小区展露出了新容颜。 

  四中桂苑小区的变化是红花岗区积极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加强新型城镇化建设、有效提升城市人居品质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红花岗区坚持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积极践行人民城市理念,扎实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不断加快城市更新步伐,进一步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配套功能,持续推进空间格局的优化和城市品质的提升。截至目前,该区共有104个老旧小区完成了“华丽转身”,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浪潮中焕发出勃勃生机。 

  春日有约,花开烂漫。在红花岗区金鼎山镇黄钟村的新盛宇生态采摘园,粉红的桃花与洁白的李花竞相绽放、美不胜收。工人们趁着晴好天气,穿梭在花海中,对果树进行疏花、剪枝、除草等管护,为果园丰产丰收打下坚实基础。 

  2019年,黄钟村立足山地资源禀赋,深化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