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代人,33年……摩天岭上的绿色守护者

  文图丨■ 记者 李昆

  在仁怀市的南部,鲁班街道的偏远一隅,海拔1200多米的摩天岭以其7000亩的浩瀚林海,傲然挺立于天地之间,成为大自然馈赠这片土地的瑰宝。而守护这片绿色宝藏的,是罗江华和罗庆远两代平凡却又伟大的护林人,他们用一生的时光,演绎了一场震撼人心的敬业奉献之歌。 

  罗江华,这位生于1949年12月的护林人,仿佛与新中国有着特殊的约定,在时代的浪潮中,于1993年毅然投身到摩天岭国有林场的守护事业,成为第一代护林人。彼时的摩天岭,条件艰苦得超乎想象。山上不通公路,这意味着他们与外界的联系被大山重重阻隔。日常的生活物资采购成了一项艰巨的任务,为了维持生计,罗江华和爱人只能尽量自给自足。家中的菜园子是他们的“后勤部”,种着各类蔬菜,勉强维持对餐桌的供应。每逢鲁班街道赶集的日子,他爱人便会早早起身,背上背篓,踏上蜿蜒曲折的五公里山路。这条山路,崎岖不平,荆棘丛生,往返一趟需要整整三个多小时,汗水湿透衣衫,脚底磨出泡,她却从未有过怨言,只为给家中带回一些必需的生活用品。 

  水,是生命之源。在这山上,水来之不易。没有便捷的供水系统,罗江华夫妻二人只能凭借着自己的双手,用一根长长的水管从山沟里引水。这看似简单的操作,实则困难重重,要铺设水管,得穿越茂密的山林,避开尖锐的石块与倒伏的树木。稍有不慎,水管破裂,又得返工。白天,他们忙碌于山林的守护与生活的操持,浑然不觉山林的沉寂。夜晚,万籁俱寂,野兽的叫声此起彼伏,令人毛骨悚然。然而,罗江华夫妻早已习惯了这份恐惧,他们相互依偎,互相慰藉。 

  由于地处偏远,距离镇区甚远,通电成了一种奢望。那些年,没有电灯照明,他们只能在森林里捡些枯枝落叶,燃起温暖的篝火。火光驱散黑暗,也驱散寒意,还能做饭、烤火御寒。到了晚上,昏黄的烛光摇曳着,照着他们疲惫的面容。孩子外出读书后,家中只剩下夫妻二人,孤独地守护着这片山林。周围的邻居们陆续搬离,有的奔赴镇上追求更便利的生活,有的去往县城寻找更多的机遇,高山组只剩下他们一家。但罗江华从未动摇,人们敬佩地形容他:“一个人管一个林场。” 

  据了解,摩天岭发生过两次火灾,一次在上世纪80年代初,另一次在1992年。罗江华接手护林工作后,以高度的责任心守护这片森林,这里再也没有发生过火灾。每到祭祀时节,他手持简陋的灭火拖把,穿梭在森林里,仔细排查每一处隐患。夏日雷雨频繁,闪电划过天际,他不顾危险,第一时间冲向可能着火的区域,彻夜守护,用身体筑起一道防火墙。冬日寒风凛冽,积雪压弯树枝,他依旧按时巡逻,防止有人偷伐树木。 

  2015年,罗江华髋关节受损,行动不便,难以再像往常一样全身心投入护林工作。此时,他的儿子罗庆远,这位出生于1978年3月的汉子,毅然接过了守护山林的接力棒,成为第二代护林人。罗江华看着儿子坚定的眼神,满是欣慰,他知道,这片倾注了自己半生心血的山林有了可靠的接班人。 

  罗庆远工作之初非常艰辛。他居住在林场中间,每一次巡逻,东至坛丫口,西至天车,来回往返需要耗费半天时间。山路崎岖陡峭,行走其间,不仅需要体力,更需要毅力。夏日骄阳似火,汗水湿透后背,他却从未停下脚步;冬日寒风刺骨,手脚冻得麻木,他依然按时出巡。 

  2021年,罗江华的生命走到了尽头。临终时,他拉着儿子的手,目光中满是不舍。他嘱托罗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