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 记者 周国栋 张 亚 仁怀融媒
3月17日至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强调,贵州要下定决心、勇于探索,坚持以实体经济为根基,强化创新驱动,统筹新旧动能转换,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面对产业转型的时代命题,遵义市以茶酒两大传统产业为突破口,通过跨界融合与科技创新,推动产业链向高端化、智能化迈进,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春分过后,湄潭的60万亩茶园吐出新芽,茶农巧手翻飞,片片茶叶落入篓中。从湄潭经开区到乡镇,数百家茶叶企业火力全开,加紧生产名优茶。“我们大多使用独芽和一芽一叶。”业内人士坦言。
而在贵州逅唐茶业生物科技公司的生产线上,带着多张叶片的茶青,通过拼配工艺,与茉莉花、柚子花等有机融合,变身为新茶饮原料,销往全国5万多家门店。
“过去茶厂一年只开工两个月,现在能持续生产大半年。”公司总经理魏矗巍说。数字背后,是夏秋茶的大量使用,是亩产量从不足200斤(干茶)跃升至500斤(干茶)的蜕变。“我们跨界融合重塑茶产业链,为广大消费者带去别样的茶饮体验。”
不光是新茶饮企业,一些传统茶企也正在积极探索更多发展空间。走进贵州阳春白雪茶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向记者介绍了新产品——茶叶精酿啤酒。通过96小时低温冷萃与28天发酵工艺,湄潭茶与啤酒花碰撞出新风味,一经推出就备受年轻人的喜爱。眼下,企业与云南抚仙湖啤酒厂共同建设的6万吨茶啤生产线即将投产,聚力开辟年轻消费市场新蓝海。
“每一瓶啤酒含有两克茶叶,每年6万吨产量,可以带动24万斤茶叶去往全国各地,让消费者用不同的方式,享用我们遵义优质茶叶。”贵州阳春白雪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王静表示。
聚焦新茶饮赛道,不断推动茶产业从“农产品加工”向“消费品制造”转型,2024年湄潭茶叶总产量达6.94万吨、产值69.13亿元、综合收入166.42亿元。
“湄潭县作为‘全国茶叶百强县’和‘中国茶业第一县’,近年来持续推动茶产业转型升级,产品远销俄罗斯、德国等市场。接下来我们将持续推进茶园基地建设、品牌提档升级、全国新茶饮集聚区建设、黔茶出山,以转型升级来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湄潭县茶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田徐告诉记者。
而在世界酱香白酒核心产区仁怀市,当地正以“智改数转”为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走进国台酒业智能酿造车间配料区,智能设备让糟醅与糠壳实现精准混合。通过十余年探索,国台将传统酱酒“12987”工艺拆解为30道工序、274个环节和1508项指标,实现生产标准化与数字化,酱酒产量质量逐年递增。
“通过中央控制室反馈的这些数据,我们可以进行大数据分析。通过不断地分析和优化,提高基酒的产量和质量,这就是我们智能化车间的核心优势。”贵州国台数智酒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智能三车间技术员王冰说。
在仁怀,“数智化”应用不止于白酒生产。走进仁怀酱酒集团30万吨酱香酒智能酒库,一坛坛酱香酒整齐摆放。每坛酒上均安装着连接互联网的资产监测终端,依托物联网与大数据技术,实现智能安防、标准计量、数据管理、基酒溯源四大核心功能。
“我们在坛内设置了一个非接触的液位仪,以红外线探测到的液位高度,再结合基酒密度以及陶坛的建模信息,可以对在坛基酒的数量、温湿度以及液位高度等进行实时监测,并同时反馈给客户,让客户也能够动态了解他们基酒的相关信息。”仁怀酱酒集团30万吨智能酒库讲解员刘富兰介绍。
通过“智改数转”助推白酒产业转型升级,2024年仁怀市规模白酒工业总产值达1157.1亿元,同比增长10.69%。
从茶叶跨界融合到酱酒智造升级,我市因地制宜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断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逐步构建富有遵义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为西部传统产业转型提供“遵义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