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年!接力

——遵义会议会址派出所三代警察的守护故事

  今年95岁的胡智义仍坚持每天看书读报(苏 杨/摄)

  文丨■ 记者 李 燕

  在遵义市红花岗区老城街道子尹路上,一座灰白相间的砖木结构二层小楼格外醒目,这便是遵义会议会址。90年前,遵义会议在此召开,在最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90年后,这座红色地标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瞻仰,重温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离遵义会议会址不足百米处的红军巷里,遵义市公安局红花岗分局遵义会议会址派出所宛如一位忠诚的卫士,日夜守护着这片红色的土地。派出所创建75年来,一代又一代的民警辅警用忠诚与担当,让初心在传承中闪光,实现红色地标“零事故、零发案”,生动诠释了“人民警察为人民”的铮铮誓言。

  胡智义:用脚步丈量为民服务之路

  今年95岁的胡智义老人,是遵义市公安局红花岗分局的一名退休民警,也是遵义会议会址派出所的第一批民警(当时为“遵义老城派出所”)。 

  胡智义老人精神矍铄、思维清晰。他说:“在成为正式民警前,自己是一名治安积极分子。”那时的他,怀着一腔热血,积极协助公安机关做好信息收集等工作,认真完成每一项任务,赢得了大家的认可。 

  1952年,胡智义接到通知,正式成为遵义会议会址派出所的一名公安民警,从此肩负起更大的责任。 

  胡智义42年的从警生涯,有着许多难忘的故事。1960年的农历腊月二十七,他接到上级安排,前往遵义县鸭溪金竹村侦办一起抢劫案。 

  “那天,我冒着冻雨赶到金竹村时,村里的其他人已经下班了,只有老支书还在。”深夜时分,胡智义与老支书正在商议案情,试图从有限的线索中找到案件的突破口。突然,他们接到群众报案,称住在山上的一户人家遭遇了抢劫。胡智义立即起身,准备前往案发现场。 

  老支书担心地劝道:“山上的路已经凝冻,十分难走,还是等明天早上再去吧。”胡智义坚定地说:“你去帮我找三个苞谷秆做成火把,我自己去。”老支书被他的执着和勇气打动,决定两人一同前往。 

  在凌乱的现场,胡智义凭借着敏锐的观察力,找到了一枚特别的脚印——钢钉鞋的印子。正是这枚脚印,成为破案的关键线索。胡智义一路追踪,最终锁定了嫌疑人所在的寨子,并成功将其抓获。此时的胡智义,已经两天两夜没有合眼。 

  退休后的胡智义,心中始终牵挂着遵义会议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