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余明辉,媒体特约评论员。
“国家县中振兴行动计划”不仅是教育领域的一次重大布局,更是对教育公平、教育质量和社会发展的全面回应,传递出多重积极信号。
文丨■ 余明辉
在2025年全国两会首场“部长通道”上,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宣布,今年将推出“国家县中振兴行动计划”,并明确指出将加强县域中学建设。这一举措不仅是教育领域的一次重大布局,更是对教育公平、教育质量和社会发展的全面回应,传递出多重积极信号。
促进教育公平,缩小城乡差距。长期以来,县域中学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优质生源流失、师资力量薄弱、办学条件有限等,影响了教育公平的实现。此次“县中振兴行动”明确提出加强县中布局、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吸引优秀教师到县中任教等措施,这将有助于改善县域中学的办学条件,提升教育质量,让更多乡村学生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中振兴行动”强调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强市县统筹,推进城乡教育动态调整机制的建立。教育资源将不再过度集中于城市,而是更加科学地布局在县域和乡村地区。县域中学能够更好地发挥其在教育体系中的基础性作用,为乡村教育提供坚实支撑。这一行动还将推动职普融通、职普融合,进一步提升县域教育的整体质量。
回应社会关切,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期待。近年来,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日益迫切。此次“县中振兴行动”正是对社会关切的积极回应。通过加强县域中学建设,不仅能够缓解当前高中教育资源紧张的局面,还能为更多学生提供接受优质高中教育的机会。
助力乡村振兴,服务国家战略。通过“县中振兴行动”,可以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到乡村任教,留住乡村学生,为乡村发展培养更多本土人才。同时,良好的教育环境和优质的教育资源也将提升乡村的吸引力,促进乡村人口回流,推动乡村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力。
推动教育创新,适应时代发展需求。“县中振兴行动”明确提出将人工智能与教育相结合,为学生提供数字化、智能化时代的素养和能力。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县域中学的教育教学水平,还将推动教育科技与人文教育的深度融合,培养更多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创新型人才。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育质量。“县中振兴行动”将优化教师队伍结构作为重点任务之一,这表明国家高度重视县域中学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待遇、促进教师合理流动等措施,可以吸引和留住更多优秀教师扎根县域中学,为提升县域中学教育质量提供有力保障。教师队伍的优化也将带动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提升县域中学的办学水平。
完善教育体系,提升教育整体水平。“县中振兴行动”不仅是对县域中学发展的关注,更是对整个教育体系的完善和提升。通过加强县域中学建设,可以优化高中阶段教育结构。这一行动还将与义务教育、职业教育等其他教育阶段形成协同效应,提升教育整体水平。
增强社会信心,营造良好教育生态。“县中振兴行动”的推出,向全社会传递出国家高度重视教育公平、积极推动教育改革的坚定决心。这将增强人民群众对教育的信心,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为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创造有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