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捷高效,开启阅读新体验
清晨,从遵义宾馆开往新蒲新区的32路公交车上,90后女孩田瑶正戴着耳机,沉浸在听书的世界里。她在手机上轻轻一点,听书APP便为她开启了一个全新的知识世界。“我每天的通勤时间将近两个小时,听书可以让我充分利用这段时间,学习新的知识,提升自己。”话语中,田瑶充满了对数字阅读的喜爱和称赞。
作为一名广告公司的年轻设计师,田瑶需要不断汲取新知识以保持设计灵感。以前,她习惯购买纸质书籍,但工作后时间碎片化,纸质书籍的阅读变得困难。“听书就很方便,做饭、健身、做家务的时候都可以听,不知不觉就‘读’完了很多书。”
田瑶的故事并非个例。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的时间被切割成无数碎片,而数字阅读正是这些碎片时间的最佳“填充剂”。无论是通勤路上的听书,还是午休时翻阅电子书,数字阅读以其高效便捷的特点,满足着现代人对知识的渴求。
张畅畅,一名热爱阅读的公务员,她的数字阅读之旅同样充满了故事。从2008年接触第一代Kindle阅读器开始,她便与数字阅读结下了不解之缘。
“2008年我买了人生的第一个阅读器。那时候的阅读器还没有联网,是单机模式。我首先要在电脑上下载喜欢的书籍,然后通过数据线传输到阅读器上再进行阅读。”虽然最初的阅读器使用过程略微繁琐,但张畅畅却乐在其中。
随着阅读器的不断迭代升级,张畅畅的阅读体验也愈发美好。“阅读器的出现,让我更喜爱上了阅读。”如今,张畅畅用上了操作方便、视觉感更接近纸张的国产文石Leaf3阅读器,每天的阅读时间长达两个小时。
在张畅畅看来,数字阅读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不仅能随时随地获取到阅读资源,还能让自己的精神世界变得丰富多彩。她还加入了微信读书群,与广大书友一起每天坚持打卡读书、分享笔记。这种“共享阅读”的模式,不仅增强了阅读的互动性,也让阅读成为一种新的社交体验。
2012年,遵义市图书馆成为文化部第一批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建设试点单位。通过中央财政专项资金的支持,该馆搭建了数字化硬件平台,实现了与国家图书馆、省图书馆的资源互联互通。
“这些年来,我们除了自建的数字化资源外,还外购了大量的资源数据库,用于充实遵义市图书馆的数字化资源,其中包括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超星百万电子书、新语有声听书、畅想之星精品电子书等资源。”遵义市图书馆副馆长李曹俊告诉记者,2024年该馆数字资源访问量达到300余万人次,其中电子书、有声书、在线期刊等数字资源深受中青年人群的喜爱。
从电脑阅读、手机阅读,到电子阅读器阅读、听书,数字阅读的方式不断变迁。它打破了传统阅读的局限,让知识传播更加迅速广泛。李曹俊表示,未来遵义市图书馆将继续加大数字化、智慧化建设,丰富数字资源,优化阅读体验,为广大群众提供更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
线上+线下,打造阅读新生态
尽管数字阅读风靡当下,但传统纸质书籍依然有着独特的魅力。走进退休教师陈良的书房,一股浓郁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一整面墙的书架摆满了各种书籍,散发着纸书淡淡的墨香,像是在静静地诉说着岁月的故事。“纸质书捧在手里的感觉,是电子书无法替代的。”陈良的话语中,充满了对纸质书的爱。
自2023年退休后,陈良有了更多的闲暇时光进行阅读。每天,他都会抽出两三个小时,泡上一杯茶坐在书桌前,静静地沉浸在书海中,在书上写写画画,做笔记。这种与文字亲密接触的感觉,让陈良感受到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