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动“村景”带来的一些思考

  务川自治县“村光大道”直播现场(徐飞/摄)

  务与生活所需着手。无论是“村BA”、“村超”等群众体育赛事,还是村晚、村光大道等载歌载舞的群众性文艺演出,二者满足了人民群众公共文化服务和生活所需,一方面在当地有多年的传承传统和积淀,另一方面,又顺应民生所需,坚持从群众中来,又到群众中去,有着纯粹的“村味”,有着纯净的乡土,有着纯真的初心。当人们的这份本真快乐在热闹燃动的场景中,可以沉浸体验、尽情释放。再通过互联网的加持与传播,定能不断聚合吸引力、释放感染力、扩大传播力、激发新活力。 

  有了这“四个力”只迈出了构建场景的第一步,更为重要的是要坚持以文赋能、以文兴业,这是持续为场景构建注入活的灵魂。一方面,一个个文旅融合场景既要有热闹的“表”,让美食与美景聚合曝光,让不同地域、行业和类型的人在场景中交互交流。另一方面,更要有内容的“里”,让文化和文艺同频共振,让舞台之上不断呈现具有地方特色的创新表达,以文化价值观点的有效输出,展示地域风采,凸显内容精彩。

  二

  “诗”和“远方”从来都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特别是从当前蔚然成风的电影“哪吒热”以及各地的“考古热”“博物馆热”“非遗热”“古籍热”中,可以感受到这一点,这些既说明了国潮国风成为人们当下追求的新时尚,更凸显了要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才能让“诗”和“远方”实现更好联结、共创美好生活。 

  在抓好文旅融合的“表与里”的同时,要更加注重文旅融合构建场景的“新与旧”。例如,在务川自治县村光大道今年的舞台上,巧妙出新地把仡佬族传统体育项目投蔑鸡蛋等纳入活动场景之中,就是一个很好的尝试。一方面既是对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习俗的传承与弘扬,另一方面又是构建场景的新表达,让人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仡佬民族之特、文化之光,激发人们对本土文化的深厚情感和高度认同。 

  要更加注重文旅融合场景的“线上与线下”的结合。所有场景构建的形式均要为其内容服务,春风化雨植入文化观点,润物无声彰显文化价值,潜移默化突出文化味道。在此前提下,更要与时俱进学网、懂网、用网,依托各类主流媒体和直播平台,在互联网的“快车道”上,持之以恒地守好底线,一如既往地输出内容,绝不能只是线上瞬时火热,线下过后冷寂。要审时度势、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切实把线上火热精彩进行碎片化切割,有条不紊地进行活动之后的“二次传播”,持续植入“仡乡大舞台,有才你就来”“我要上春晚”等文旅融合场景构建的核心推广语,在内容上久久为功、深耕细作,真正以一域之变革和精彩,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

  三

  再好的燃动场景也离不开高质量、有特色的节目涵养。这既是人们沉浸体验、现场互动、观看所需,更是持续推动场景更新,增强吸引力、传播力、影响力、感染力的现实所需。 

  在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等不确定因素增加的现阶段,既要有舍得改善民生所需的大投入,更要有持续优化公共文化服务的“硬支出”,充分发挥好各地支持文化旅游产业深度融合的政策作用,特别是要因地制宜发挥好旅游基金四两拨千斤的撬动作用,把有限的资金,花在刀刃上,为打通文旅深度融合的“经脉”奠定坚实基础。 

  好舞台要有好节目,好节目要有好台柱,好台柱要有好环境。一环扣一环,盯得紧、抓得准、落得实,才能有冒热气、接地气、沾露珠的“文化味”,才能有环环相扣的紧密,处处上层的品质,时时相连的黏性,为高质量的演出、高品质的互动、高效益的带动提供助力,真正让台上的热闹精彩可以无限延续拓展到台下的日常。 

  蓝天白云下,青山绿水间,珍藏着每一个人向往的“诗”和“远方”。点点星光、盈盈微火,点亮夜空,划破暗夜,持续照亮着文旅融合的漫漫征途。只要坚定不移始终以人为本,着眼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把文化要素全面融入旅游产业各个环节,定能推动文化和旅游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融合发展,实现文化与旅游同频共振、比翼齐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