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服务托起稳稳的幸福

  播州区龙坑街道共青社区在社区春风小院组织日间照料中心老人打糍粑(遵义图库·李仁军/摄)

  在传统物理改造的基础上,遵义市引入智慧养老元素,为特殊困难老人安装智能水表、门磁感应、燃气报警等设备。系统实时监测老人活动轨迹,一旦出现12小时未用水、异常长时间滞留等状况,立即触发预警,社区网格员15分钟内上门查看。 

  在红花岗区老城街道纪念馆社区,居民于刚来的母亲已经93岁,腿脚不太灵活,听力也退化不少。2024年9月,在社区的牵线搭桥下,贵州智养科技有限公司派人上门为老人安装了一套智能监测设备,包括人体监测仪、毫米波雷达、门禁感应器、烟感感应器、红外线感应器、语音急救报警器等仪器,能够全方位监测到老人的日常生活和身体状态。 

  “通过这些设备能够监测到母亲的心率、血压、呼吸等数据,如果发现异常,手机可以随时提醒,这样就可以及时对老人进行急救。”于刚来说。 

  贵州智养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4年5月,是遵义高新区上半年重点引进的智慧养老项目,一期投资3000万元。公司研发了一套自主医养平台,涵盖康养业务运营、康养行业监管等内容,目前已接入近500个家庭。 

  公司总经理陆琼礼介绍,平台整合了5G、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实现对老人健康状况实时监测、智能预警和精准服务,通过智能穿戴设备、智能家居设备终端,老年人的生活数据能够实时采集和分析,为医护人员和家属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以便更好地照顾老年人。

  老年食堂让“吃饭难”成“食无忧”

  十菜一汤,有水果有点心,每天不重样,饭菜热乎合口味。在新蒲新区幸福社区“长者食堂”,整洁的地板、明亮的灯光、整齐的桌椅,干净舒适的环境令人心情愉悦。一到开餐时间,周边不少老年人便来到这里,围坐在一起吃饭,大家边吃边闲聊,十分惬意。 

  由于子女在外工作,王华英自“长者食堂”试营业以来,就成了这里的常客。 

  “我一个人在家做一顿要吃一天,这里离家近,每顿都可以吃新鲜的,我从开业就经常来,很方便。”家住幸福城A区的汪晓霞告诉记者,这里开业时生意十分火爆,大家对这个食堂的评价也不错。今天,她专门将餐食打包回家,让朋友也尝尝这个“长者食堂”的味道。 

  作为新蒲新区首家“长者食堂”,该食堂采取公建民营的方式委托企业进行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