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愿景变幸福实景

  能源时代的民生考量。

  遵义经济技术开发区高坪工业园区企业众多、员工用车出行需求量大。2024年3月,利用园区棚户区、标准厂房闲置车位,开始实施新能源汽车充电桩项目,完成充电桩建设100余个,实现基础设施服务配套再升级,满足企业、员工及周边群众对新能源汽车的充电需求。

  2024年,遵义累计完成充电桩建设1358 个,逐步形成“城市面状、公路线状、乡镇点状”均有效覆盖的充电网络,让新能源汽车“出得了城、下得了乡、回得了家”,让绿色出行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

  而20个老年食堂则用“舌尖温度”诠释养老关怀,便宜实惠的营养套餐,送餐上门的贴心服务,让独居老人告别“冷锅冷灶”。  

  2024年11月18日,新蒲新区礼仪街道沙湾社区老年食堂开业,当天就吸引不少老年人走进食堂排队就餐。食堂食材由自己的专业配送公司冷链配送,还根据老年群体特点对菜品进行科学搭配,设计低盐、低油、少糖的老年食谱,定期更新菜单。

  “方便、卫生,饭菜味道也可以,不想做饭就来这里吃。”家住美的城三期的老人郑仁芬在食堂就餐后说。不少老人表示,很早就期盼社区能开一家老年食堂,现在办起来了,感到特别开心,不仅自己省心,也为家人减轻了负担。

  方便老人的不只是社区老年食堂。红花岗区老城街道官井社区71岁的王渡生行动不便,家中又缺乏必要的辅助设施。社区得知情况后,及时帮助他添置相关用品,对其家中进行适老化改造。

  2024年,遵义对3000户困难群众完成家庭床位适老化改造,通过卫生间、浴室地面防滑处理,室内墙体安装扶手,加装夜间照明装置、居家安全装置等措施,提升老年人居家养老安全性、便利性。

  遵义2024年的“十件民生实事”,没有宏大叙事,却处处可见“人民至上”的细腻笔触。从改造一间厕所到守护一座桥梁,从新建一个充电桩到点亮一盏教室灯,这些“微改造”的叠加,正悄然改变着城市的“幸福刻度”。

  这座红色之城,正以民生实事的“绣花功夫”,织就一张覆盖全市人民的幸福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