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赤水市农信联社工作人员向群众介绍“社银一体化”相关功能(遵义图库·张鹏/摄)
从“有学上”到“上好学”
教育是民生之基,更是未来之钥。
遵义市以“改善城乡学校办学条件50所”为切口,着力破解城乡教育资源不均的难题。教室灯光改造、操场塑胶化、智慧课堂设备升级……这些细节的叠加,让乡村孩子与城市学生共享优质教育空间。
2024年秋季学期开学,凤冈县一小的学生们惊喜地发现,学校校舍的外墙换了新模样,校内铺设了新的塑胶跑道,还添加了多功能桌椅和护眼吊灯,改善了孩子们的学习环境。
桐梓县娄山中学50个班级新增了“班班通”,网络资源共享、课件多媒体演示、线上“云课堂”……依托教育设施设备的改善升级,学校老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模式也在悄然改变。教师王建胜表示,“通过‘班班通’,老师能够实现多媒体互动教学,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024年,随着城乡学校办学条件持续改善,遵义进一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也在悄然改变着教育的“最后一公里”生态,让“有学上”到“上好学”落地生根。
医疗资源“毛细血管革命”
“建成20个乡镇卫生院分院(延伸服务点)”并非简单的数字增长,而是一场医疗资源下沉的“毛细血管革命”。村民在家门口即可完成心电图、血常规等基础检查,群众看病少跑腿、少花钱,老百姓在家门口有了“医”靠。
距离仁怀市区20公里的苍龙街道水塘村,崎岖的山路导致交通不便,村民轻易不出村。村卫生室只有听诊器、血压计和体温计这“老三样”,药品种类也不多,只能为村民看些小病。74岁的村民严光乾之前拿药都要坐1个多小时的公交车到镇上或市区。
2024年4月,水塘村卫生室“变身”为苍龙街道卫生院水塘分院,严光乾看病拿药再也不用出村。
现在的水塘分院配备了全自动生化仪、彩超等设备,药品种类也从以前的80多种扩充到西药400多种、中药饮片200多种,可以为周边村民1.5万余人提供更多常见病、多发病诊疗服务。
苍龙街道卫生院院长鞠远强介绍说:“水塘分院开通了住院治疗,扩展了疾病诊疗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