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券里的红色记忆

  杨敏志

  杨敏志珍藏的部分门券

  文图丨■ 记者 俞 晖 昝煜煜 实习生 曾菁雨

  “门券不仅是进入景点的凭证,也是一座城市展示对外形象、文化的方式之一。”这是83岁的杨敏志老人对自己收集遵义会议纪念馆门券的感受。 

  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杨敏志收藏了遵义会议纪念馆各个时期的门券26张,从这些“记忆”中,可以看到遵义人对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的传承。 

  杨敏志居住在红花岗区老城街道姚家巷,是地道的遵义人,从小在老城长大的他,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变化。在杨敏志家附近的文化墙上,有许多遵义的老照片是他年轻时所拍摄的。 

  在杨敏志的收藏中,遵义会议纪念馆门券更是如同宝贝一般。他把相关门券归类存放,一张火柴盒大小的粉红色纸质门券被放在显眼的位置,票面印制着“遵义会议会址后花园”“门券”“贰角”的字样,这是遵义会议纪念馆最早的门券。他告诉记者,20世纪80年代,公众参观遵义会议会址需购买2角钱一张的纸质门券。 

  一次,杨敏志偶然得知,全国有不少人和他有同样的收藏爱好,而且各地经常举办民间门券收藏展。作为门券收藏爱好者,他参加了在成都举办的大型门券展,藏友们听说他来自遵义,纷纷找到他交换遵义会议纪念馆的门券。他说,藏友们为他打开了门券收藏的新天地,让他意识到遵义会议纪念馆第一代门券的重要性。 

  回到遵义后,杨敏志经常买票进入遵义会议纪念馆,想尽办法寻找已经停用了的第一代遵义会议纪念馆粉色纸质门券。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他终于找到了两张完整的门券,一直保存至今。 

  杨敏志不仅收集遵义会议纪念馆门券,而且还为遵义会议纪念馆设计过一套门券。1994年,为纪念遵义会议60周年,他在征得遵义市相关部门同意后,无偿为遵义会议纪念馆设计了一套6张的纪念门券。由他四处取景拍摄,印着遵义会议会址、红军总政治部旧址、红军烈士陵园、娄山关等遵义红色景点图像的门券,一推出便受到游客的欢迎。 

  2008年,遵义会议纪念馆免费开放,而在几年前,纸质门券已被手机扫码预约取代,人们参观更加便捷,也让过去的门券更有收藏价值。 

  杨敏志表示,他收藏的东西很多,除了门券,还有遵义名家的字画、手稿等,这不仅仅是爱好,更是用自己的方式让人们在这些珍贵的物件中了解遵义,传承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