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络社交、旅游等应用软件,输入“遵义旅游”,各种游玩指南、旅游攻略应有尽有。在这些海量的推介中有一个相同之处:必须去打卡的地方——遵义会议会址。近年来,遵义以红色文化资源为载体,丰富旅游业态,创新旅游体验,促进文旅融合,红色旅游持续升温,助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从点到面
2024年1月,大型长征文化沉浸式演艺剧目《伟大转折》在遵义开演,该剧再现红军长征波澜壮阔的历史,让游客身临其境感受可歌可泣、荡气回肠的红色故事,感悟长征精神的伟大。
《伟大转折》剧目是遵义红色文旅融合发展的生动实践。由点及面,串珠成链,遵义在文旅产品打造上不断推陈出新,推动红色文化更好地传播和发展。
近年来,遵义市对遵义会议纪念体系进行升级改造,深入挖掘老城“三街”“六巷”等文化内涵,充分将红色文物、红色故事等融为一体,加快构建“场景+住宿+多业态”旅游小生态圈,着力以场景引客、住宿留客、业态聚客,全面推动旅游产业提质升级。如今,遵义会议纪念馆年参观游客量达400多万人次,成为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课堂,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的重要阵地,更是遵义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深植文化根脉,用好用活红色文化,保证了红色文化的鲜活生命力,实现了红色文化在培根铸魂中的教育功能和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助推功能。”遵义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李军星说。
从红色到多彩
红军长征在遵义留下了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依托红色文化资源,遵义各地精心策划红色精品旅游线路,带给游客全新的革命传统教育和红色文化体验,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游览。
位于赤水河畔的丙安古镇,是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1935年1月,红军四渡赤水时,红一军团第二师和师团部都曾在丙安扎营,保证红军顺利一渡赤水。
国庆期间,游客们踏上古镇里的青石板地面,在红一军团陈列馆拍照留念,追寻红色记忆。古镇特有的吊脚楼、码头文化,加上红色丹霞的独特风景,让游客流连忘返。
同样在赤水河畔的土城镇,是红军长征四渡赤水的重要渡口,这里有青杠坡战斗遗址、土城渡口等众多红色遗址。这些年,土城镇持续升级打造四渡赤水纪念馆,收集展出5000多件红色文物,系统展示了“四渡赤水、出奇制胜”的历史。此外,这里还建有中国女红军纪念馆、红军医院纪念馆等红色场馆10余处和四渡赤水纪念公园等3处综合性文化公园,吸引来一拨又一拨游客,在游玩中感悟红色历史,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不仅能接受红色文化熏陶,还能体验到现代旅游的休闲放松和高质量的服务。”来自深圳的游客刘先生自驾车到遵义,边走边玩,感叹遵义文旅从“红色”到“多彩”的旅游体验新变化。
为了立体式、多角度、全方位推介遵义,遵义文旅多次赴重庆、成都、厦门等城市,联合当地相关部门举办推介会,持续加强“红色圣地·醉美遵义”品牌宣传,不断提升文旅服务和产品供需匹配度,吸引更多游客走进遵义、游览遵义、了解遵义。
从单一到多元
旅游,是了解一座城市最好的选择。旅游发展,是一座城市走向世界最好的方式。随着“红色圣地·醉美遵义”品牌影响力的扩大,从“单一”到“多元”的内容升级、服务提升、业态布局,正为遵义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2023年以来,按照“围绕线路打造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