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各种年龄段的人都能找到共鸣。”贵州伟大转折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龙通成表示,从2024年1月15日以来,《伟大转折》剧目演了800多场。
实景演绎 触摸历史脉搏
娄山关,雄踞大娄山巅,是贵州“北门钥匙”,也是川黔咽喉,自古乃兵家必争之地。
1935年,红军就是在这里取得娄山关大捷,赢得了中央红军长征以来的首次大胜。
如今,历史的硝烟早已散尽,但留存下来的红色历史故事和伟大长征精神,还一直激励着人们奋力拼搏。为了让更多人了解、感受这段红色历史,大型实景实战演出《娄山关大捷》在娄山关脚下精彩亮相。该演出以真人实景,再现1935年娄山关战斗场景,游客不仅可以近距离观看演出,还可以穿上军装、拿起武器,与演员一起投入“战斗”,沉浸式体验红色传奇。
“每一位参与者都仿佛置身于波澜壮阔的革命年代,亲历了娄山关大捷震撼人心的历史场景。剧中人物英勇无畏、不屈不挠的精神,深深触动了每一位参与者的心弦。”贵州加盛文化旅游(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姚帝华表示,整场演出近1个小时,300余人参与其中,炮火连天、硝烟弥漫的激战场景,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冲击,沉浸式演绎更是让观众身临其境,解锁了红色文化旅游新体验。
实景实战演绎,成为激活文旅融合的新动能。在习水县土城镇四渡赤水实景体验园内的模拟战斗场景,炮火轰鸣,随着嘹亮的冲锋号声响起,“战士们”冒着枪林弹雨,前赴后继,突破封锁线……
四渡赤水实景体验园有多个模拟真实的战斗场景以及大量仿真设备,带给游客身临其境的战斗体验,走进这样的场景,仿佛置身于那场波澜壮阔的战争之中,感受非常深刻。
打造影视精品 赓续红色血脉
除了剧目和实景演绎,遵义红色文化更是众多编剧导演关注的题材。
1983年,电影《四渡赤水》气势恢宏带给观众震撼。1996年,第一部全面反映遵义会议伟大史实的电视连续剧《遵义会议》制作完成。此后,红军长征在遵义的光辉历程相继孕育出《伟大的转折》《领袖1935》等影视精品,在央视热播后好评如潮。
电视剧《伟大的转折》2019年8月首播收视亮眼,2020年再登央视,热度依然不减。《伟大的转折》以红军长征为背景,全面呈现了黎平会议、猴场会议、突破乌江、遵义会议、苟坝会议、四渡赤水等场景,深入挖掘遵义会议的精神内涵和历史意义,再现了中央红军转战贵州等地,克服重重困难,实现伟大转折的艰辛历程。
以会议史实拍电视剧,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编辑部主任李跃森认为,开会往往是影视作品中最难处理的情节,如果处理不好,会使作品显得枯燥乏味。但该剧的主创团队从这个难点入手,用多个重要会议,串联起那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
作为2020年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脱贫攻坚题材重点剧目,电视剧《花繁叶茂》由中央电视台、中共贵州省委宣传部出品。该剧描述地处黔北地区的花茂村、纸坊村和大地方村等几个村寨从贫困到小康再到“百姓富 生态美”的蜕变。该剧在央视、“B站”等平台播出以来,口碑收视一路走高,豆瓣评分高达8.0分,在年轻观众扎堆儿的“B站”,更是以9.4分的高分实力“破圈”。
不仅如此,红色基因早已融入遵义文艺各领域,焕发出强大活力。大型情景交响合唱《遵义会议组歌》聚焦遵义会议这一伟大历史转折及其前后波澜壮阔的历史事件,以合唱形式展现红色文化内涵;团溪镇蔡恒昌兄弟的花灯戏《红军灯》家喻户晓,成为传承红色文化的地方文化精品;盘子说唱《娄山大捷》,以生动的表演重现了那段辉煌的革命历史;花灯说唱《丰乐桥上迎红军》,通过欢快的节奏和深情的演唱,表达了人民对红军的深情厚谊……
红色,是遵义最鲜明的城市底色和最厚重的文化底蕴。遵义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传承发展、推动文化繁荣的重要论述,坚持在守正中创新,在传承中发展,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以更多推陈出新的文艺作品繁荣发展红色文化,大力弘扬伟大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遵义篇章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