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兰海高速复线上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大娄山服务区内的文创产品(遵义图库·娄山春/摄)
同时,编制印发《遵义市红色旅游提质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围绕“看得见”,大力开展红色旅游氛围提升行动;围绕“记得住”,大力开展红色旅游业态提升行动;围绕“带得走”,大力开展红色旅游消费提升行动,着力构建“一核引领、一带示范、七区集聚、全域提升”的红色旅游空间发展格局。
“看得见”方面,遵义已完成遵义会议会址周边环境整治及展陈提升、四渡赤水集中展示带、长征文物保护修缮工程等项目137个,12个红色旅游景区被纳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遵义会议会址获“优秀红色文化传承示范地”称号;以红军长征进出遵义的历史脉络为主线,推出“遵义会议·转折之城”“四渡赤水·醉美遵义”“突破乌江·茶海漫乡”等多条红色旅游精品路线,两条红色旅游路线入选“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路线”。
“记得住”方面,在重点红色景区建设3D实景演出、露营基地等30余个业态融合项目,全面提升遵义重点红色景区品质;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育人功能,组织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进红色场馆、观革命遗址,广泛开展重走长征路、青少年红色夏令营等研学活动,进一步传承红色基因,讲好遵义故事;大型情景剧《伟大转折》《娄山关大捷》《长征颂》等剧目实现常态化演出。
“带得走”方面,开发的“信仰系列”“峥嵘系列”“遵义好物系列”等文创产品和推出的《寻访伟大转折地——中央红军在遵义故事集》等红色经典故事读本深受游客青睐。
播州区枫香镇苟坝红色文化旅游创新区立足当地红色资源禀赋,将革命旧址遗迹、红色名村、田园风光等串珠成线、连线成面,构建了“一心两核三集群”产业体系,做优红旅、做强康旅、做活农旅,积极推进红色文化与非遗文化、乡愁文化、民俗文化深度融合,红色旅游、乡村旅游持续“圈粉”,助力乡村振兴。
娄山关景区致力于对革命旧址的新形态开发与利用,打造了娄山古镇、商业街、游客接待中心,让游客“进得来、住得下、留得住”,开启了集观光游览、纪念教育、康体养生、休闲游憩等多种特色于一体的新型旅游模式。
如今,遵义逐渐形成了“红色文化+”的融合发展新模式,在红色旅游的引领下,遵义不仅吸引来越来越多的游客,红色基因也在黔北大地生根发芽、赓续传承,成为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大动力,为遵义高质量发展源源不断注入红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