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丹霞绝壁 竹海泛波

  赤水市大同镇极竹堂非遗竹编基地的竹编产品展示(遵义图库·张 浪/摄)

  文|■ 李宇航

  赤水悠悠、丹霞绝壁,青山绵绵、竹海泛波。2024年12月27日至28日,“新时代新征程央地媒体遵义行”采访团走进遵义赤水市,这里红绿交织的美丽景象给人以深刻印象。

  水红山也红

  赤水河发源于云南,流经滇、黔、川三省。赤水河下游的赤水市以“赤水”为市名。赤水,听名字就可以想象到这是一条很“红”的河,事实上赤水也正是因水色赤黄而得名。然而在赤水市,比水更红的是山,比山更红的是红色文化。 

  赤水丹霞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丹霞地貌景观之一。2010年,赤水丹霞和广东丹霞山、浙江江郎山等六处丹霞地貌以“中国丹霞”为名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佛光岩是赤水丹霞的代表,进到佛光岩景区,沿山路而行,绿色植被掩映中的山崖峭壁红石嶙峋。行至山腰,雨雾蒙蒙,渐闻如雷水声,再往前只见一块巨型绝壁红艳夺目,一条瀑布飞流直下。这就是佛光岩,弧长1117米,相对高度近385米,中间的柱形瀑布高269米、宽42米,这也是中国面积最大、出露最齐、特色最典型的丹霞地貌之一。 

  据了解,赤水丹霞旅游区由赤水大瀑布、佛光岩、燕子岩三大景区组成,总面积36.3平方公里,原始古朴、自然天成,是世界上最典型、生态环境多样、景观配置最佳的丹霞景观代表。 

  佛光岩不远处的元厚镇,是红军长征一渡赤水的主要渡口,两岸青山夹着悠悠流淌的赤水河,岸边一块石碑上写着“红军渡”三个字。水红山红的赤水市有着厚重的红色文化,1929年,贵州第一个跨省联合县级地方党组织中共赤合特支在此成立;1935年,四渡赤水战役在这里拉开序幕;复兴场战斗遗址、黄陂洞战斗遗址等遗址遗迹都诉说着当年红军不怕牺牲、奋勇作战的英雄事迹。

  青山生绿海

  如果说赤水丹霞是赤水市的一张红色名片,竹海则是赤水市的一张绿色名片。赤水市是贵州省竹资源第一大县,现有竹林面积132.8万亩,竹农人均竹林面积近8亩。竹产业也成为赤水市的一大支柱产业,带动人均年增收5000元以上。 

  行走在赤水的山中,漫山竹林,满目葱茏,如泛波于汪洋绿海。而赤水也把“竹文章”做到了极致。走进国家赤水竹产业示范园区内的竹文化博物馆,竹编、竹雕、竹伞、竹扇等传统竹艺制品延续着赤水深厚丰富的竹文化;竹纸浆制品、竹粉环保袋、竹货运托盘、竹制快消品、竹马桶盖、竹电子秤、竹建材等竹产品则书写着赤水现代竹产业发展的新篇章。 

  近年来,赤水市积极响应“以竹代塑”倡议,全领域、全方位推动赤水市“以竹代塑”全链条发展,初步建成全国“以竹代塑”重要生产基地。2024年竹产业产值超过80亿元。 

  在发展竹产业的同时,赤水市也积极推进竹旅融合,努力打造“中国竹都”竹文化城市IP,在城市建设中融入竹文化、竹元素,打造竹景观,并积极创建省级森林康养试点基地和森林小镇、森林村寨、林家乐等,推动竹林旅游。其中,好吃好看、有趣有味的全竹宴无疑是一张亮眼名片,宴上所有食物都是由竹子各部位及竹林伴生品制作而成,故名全竹宴,人们也生动地称之为熊猫宴。 

  四季青山,看丹霞奇观;徜徉竹海,吃全竹盛宴。这里就是赤水,中国最红、最绿、最美的地方之一。 

  (来源:《郑州日报》)